close

內容來自hexun新聞

蓋房子任何問題免費諮詢>辦貸款要多久每一個十年都有一個 飛翔的中國商人

本報記者 汪靜赫1985年郭元英買飛機贈政府與後來富豪購私人飛機多為瞭個人出行方便舒適相比,郭元英買飛機的目的卻是為瞭集體。在私人飛機成為中國企業傢新寵很多年之前,一個叫郭元英的人就買瞭一架屬於自己的飛機。時間是遙遠的1985年。1984年3月,37歲的郭元英花瞭3個小時,做瞭一個改變他一生的決定:買一架飛機。在幾乎所有的公開資料中,郭元英均被描繪成“中國農民買飛機第一人”。在2010年一篇由其口述編撰的文章裡,郭元英亦說:“我是中國第一位買飛機的農民”——但其實,他還是一位企業傢。1983年早春的村路上,鄭州市溝趙鄉農民郭元英停下瞭腳步,因為他聽到廣播裡正播送“國傢允許幹個體戶”的消息。彼時,“打擊投機倒把運動”還“餘音未瞭”。靠掙工分養傢的郭元英立即有瞭新想法。不久之後,他貸款3000元在自傢辦起瞭一個紡織配件廠。這是當時溝趙鄉第一個傢庭工廠。由於當時植棉面積較廣,集體作業使得紡織業發達,中原地區又是棉紡龍頭行業,郭元英生產的配件極為暢銷。1984年3月的一個夜裡,從填飽肚子到成為萬元戶剛剛一年的郭元英開瞭個傢庭會議。他對傢人說:“咱鄉裡種棉花多,飛機給棉花灑農藥,省時省力,我們就為鄉裡買架飛機吧。”按照郭元英的構思,“個人賺瞭錢總要想著給政府做點貢獻,要為集體著想。”更重要的是,買飛機的錢,郭元英拿得出。與後來富豪購私人飛機多為瞭個人出行方便舒適相比,郭元英買飛機的目的卻是為瞭集體——在那個年代,這是一個不意外的理由,但其結局卻是意外的。1985年1月,郭元英花瞭27000元訂購的一架“蜜蜂三號”農用飛機運抵鄭州飛機場,隨後,他將飛機贈給瞭溝趙鄉政府。郭元英捐獻飛機之舉轟動全國。1988年,郭元英當選為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在北京,他和鄧小平合影留念。 然而,出名的結果不僅於此。郭元英漸漸“無力顧及生產”,而加工紡織機配件這門生意被更多人所熱衷,似乎在那些人的心中,做這個生意就可以“掙大錢、能買飛機”。“我的生意被搶瞭。不久,我隻得將自己的配件廠關門。”郭元英說,“關門後,我本應轉做別的生意。但我在精力充沛的時候失去瞭機會,後來因為身體有病等原因,想東山再起不容易瞭。”飛機的命運竟意外與郭元英悄然吻合。當那架適合大面積作業的飛機買回來時,農村開始分田到戶,“誰傢想種什麼就種什麼”,沒有人需要用飛機作業。此外,飛機要經審批才能飛行,空中線路和飛行高度等難題解決不瞭,於是一直閑置,成為瞭鄉政府的“累贅”。這是郭元英未曾想到的——當然,也包括他自己後來的命運。2010年,63歲的郭元英應某報邀約口述往昔。“我是從集體時代過來的人,一旦生活條件好瞭,就萌發瞭為集體幹點實事的念頭,就這麼簡單。現在的年輕人可能理解不瞭。”郭元英在這篇自述文章中說。如今可以找到的關於郭元英的信息基本上都來自於這篇自述文章。那段時光已經遠去,曾經的萬元戶早已消失,郭元英的身影沉寂已久。在媒體的視線中,郭元英隨著那架遠去的飛機一起被遺忘瞭。1996年張躍成為擁有飛機駕照首個商人那個親自開飛機的拉風張躍消失瞭,他漸漸習慣於“拎個包擠商務艙”。1996年冬天某日,北京大雪,航班延遲。坐在機場很久的張躍焦灼地發現自己的等待似乎永無盡頭:通往全球各大城市的航路紛紛恢復通航,唯獨自己要去的長沙方向一直沒有動靜。這位時年38歲的遠大集團總裁,頓時“感受到瞭歧視”。看著其它航班的飛機騰空而去,購買私人公務機的念頭也在張躍心裡如電光火石般升起。一個月後,張躍前往美國。在參觀瞭兩傢公務機公司和一傢直升機公司後不久,他耗資7000萬元購買瞭美國“塞斯那”公務噴氣式飛機及“貝爾206”直升機各1架。由此,張躍成為中國擁有私人公務機和直升機的第一人。同年,張躍成為中國內地第一個擁有飛機駕照的商人。為什麼要購買飛機?張躍的答案是:“用金錢買飛機,贏得的是寶貴的時間和精力。”1996年8月,國傢民航局允許進行“私人飛行執照”培訓。張躍的飛行之夢正當其時。從那時起,在各種公開場合,媒體記者們總愛問張躍同一個問題:“張總,這次您的飛機停在哪裡瞭?”受張躍的影響,湖南長沙成為中國購買私人飛機最早爆發的城市。遠大集團有一首《遠大之歌》,歌詞中有這麼一句:“讓我一生的時光,在藍天上自由飛翔:我用一生的時光,追求遠大的理想……”據說,每當張躍坐上私人飛機穿梭在雲間時,都會開心地哼唱。這樣的逍遙自在與創業之初的艱辛成天壤之別。1970年,12歲的張躍聽到教畫畫的老師對他說:“創作是天才,臨摹是奴才。” “做別人沒有的東西,幹別人不敢幹的事情”,這一理念從此在張躍心裡種下。1978年,20歲的張躍畢業於師范專科學校美術專業,6年後,他辭別教職,轉行從商,經歷瞭創辦廣告公司,經營電視機、摩托車,做室內裝修的折騰後,成功地將鍋爐公司建成瞭全球最大、技術最先進的直燃式中央空調企業。2006年7月,張躍駕駛著自己的私人飛機到達博鰲,參加在當地舉行地產巨頭雲集的房地產論壇。“我一直恨博鰲沒有停機坪。”搶足風頭的張躍說。很長一段時間,個子不高的張躍都以這種拉風的出行方式和說話風格著稱。改變發生在2008年。張躍將公務飛機束之高閣,改乘民航班機——這曾是促使他買私人飛機的出行方式。這一切都是為瞭環保——因為“每飛行1000公裡,就要砍24棵樹”。張躍不但自己放棄私人飛機,他還勸他的企業傢朋友不要買飛機。在張躍看來,同當年買私人飛機是為瞭追求個人的基本享受一樣,如今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而放棄飛行也是一種幸福的追求。幾年前那個親自開飛機的拉風張躍消失瞭,他漸漸習慣於“拎個包擠商務艙”。“如果現在的全球氣候問題沒有這麼嚴重,在天空裡翱翔是很舒服的。”張躍說。2004年王正華60歲創立春秋航空在這場天空的“戰爭”裡,蘭世立被稱為“中國民航業壞孩子”,而王正華則是溫柔的“攪局者”。王正華常被拿來和小他16歲的蘭世立做比較。“40後”王正華、“60後”蘭世立都是從政之人下海,均為旅遊行業出身、同是打破壟斷民用航空,但卻持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經營策略。在這場天空的“戰爭”裡,蘭世立被稱為“中國民航業壞孩子”,而王正華則是溫柔的“攪局者”。如今,蘭世立尚在獄中,王正華依舊“幸存”。幸存,這恐怕是媒體對王正華的春秋航空最多的描述之詞。早在幾年之前,王正華就用“誠惶誠恐”來描述企業的生存狀態。在開始航空事業前,王正華曾經有過23年的“仕途”歲月。1975年,31歲的他有瞭一個當時被形容為“坐飛機上天”的機會——調任北京,但後來因故未果。30年後,王正華終於獲得真正的“上天”——2005年7月18日,春秋航空A320—214型客機從上海虹橋國際機場起飛,春秋航空由此成為國內第二傢起飛的民營航空公司。為瞭這一天,王正華用瞭10年。1981年,在中國還沒有人想起過“散客遊”的時候,王正華從一個幾平方米的旅行社開始他的第一次創業。那年,他已37歲。到瞭1994年,王正華的旅遊生意已經今非昔比。當年小小的旅行社變成瞭國內最大的民營旅遊公司——上海春秋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從那一年起,王正華開始考慮企業的“延伸”,而這個問題來自他過去10餘年旅遊業經歷裡一直在琢磨的事:為什麼中國航空的機票這麼貴?在此後幾年的時間裡,王正華差不多拜訪瞭20多傢航空公司,一個讓他激動的發現是:世界上大部分航空公司都是私有。雖然航空業的投入和風險巨大,但王正華義無反顧地感覺“在這個產業有用武之地”。“低成本航空”這個詞開始在他心裡醞釀。1998年,王正華的航空之夢從包機起步。王正華首創瞭大批量包機。價格便宜的機票受到瞭遊客的歡迎,看著高高興興坐上飛機的遊客,王正華想:要讓更多人坐得起飛機。2003年的一天,時任中國民航局局長楊元元公開談到放開民航,並稱“春秋國旅這樣的民營企業,就具備進入民航的條件”。所有的等待似乎都是為瞭這一天。2004年,60歲的王正華正式創辦春秋航空公司。同年,春秋航空被中國民航總局批建為國內首批3傢民營航空公司之一。“我的出現是迎合瞭市場需要,我們的定位是自掏腰包的人。”被稱為“中國廉價航空第一人”的王正華說。2005年,非公經濟36條頒佈,民航市場化大門徐徐開啟。同年7月,春秋航空成功首航。春秋航空定位廉價航空公司,相繼拋出“1元”、“199元”、“299元”的超低票價,對原有壟斷航空市場發起沖擊。花甲之年的王正華成為中國本土航空領域的“探險者”。如今,經歷瞭2008年金融危機和2009年以來民營航空的“國進民退”,春秋航空依然在天空的“夾縫”中“幸存”。

新聞來源http://news.hexun.com/2012-04-24/14071779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imesh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