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內容來自hexun新聞

自主審批 公開交易 獎勵比例下限提至70%

“京校十條”打通高校成果轉化“腸梗阻”本報記者楊文利報道高校可自主對科技成果轉化進行審批、轉化所獲收益中不少於70%的比例可用於獎勵、設立科技成果轉化崗位……2014年1月13日,北京市政府對外發佈瞭《加快推進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科技協同創新若幹意見(試行)》。這份簡稱為“京校十條”的文件被認為是迄今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方面“最給力”的政策,也是繼“1+6”和“新四條”系列先行先試政策之後,中關村(000931,股吧)國傢自主創新示范區在政策創新方面的又一輪新突破。據瞭解,雖然“京校十條”隻適用於北京市屬高等學校,北京地區其他高等學校可結合實際參照執行,但業界人士普遍認為,該政策出臺對國內所有高校成果轉化有著積極的借鑒意義,將對進一步深化科技成果轉化體制機制創新和激發高等學校科技資源活力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破解成果轉化最難問題高校匯聚瞭我國最為豐富的科技資源,多年來,為推動我國社會和經濟發展提供瞭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和人才支撐。近一二十年以來,我國的科技投入大幅增加,科研能力顯著提升,高校誕生瞭大批的科研成果。為瞭讓這些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諸多高校積極探索各種模式促進大批科技成果轉化,帶動瞭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但總體來看,目前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率與其擁有的較強科研實力還有巨大差距,大批科研成果“養在深閨人未識”的情況沒有得到徹底改善。記者從科技部火炬中心得到的一組數據顯示,2011年在京企業研發投入與技術交易額之比為100∶465,而在京高校的這一比例為100∶17。相比之下,企業的投入產出比值是高校的27倍。另一組數據則顯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2012年的技術轉讓費用是1.5億美元,這幾乎比中國所有大學一年的技術成果轉讓費用都要高。我國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瓶頸在哪裡?經過多輪調研論證,有關部門基本摸清瞭當前制約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三方面問題:一是事業單位的科技成果視同國有有形資產管理,對其處置、對外投資等事項都進行嚴格的審批,未經批準不得自行處置。這使高校實施科技成果轉化時受到很大制約,活力得不到有效釋放。二是實施科技成果轉化對科研人員和成果轉化人員的獎勵力度較小,激勵作用有限。根據目前的相關政策,高校實施科技成果轉化給予科技人員的獎勵比例一般隻有20%-30%。三是高校協同創新能力不足,產學研合作的空間還有待進一步拓展。“打破束縛、釋放活力、註重實效。”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楊建華用12個字概括“京校十條”的政策著力點。他認為,“京校十條”在深化科技成果體制機制改革、支持高等學校開展協同創新、鼓勵高等學校科技人員和在校學生實施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實現瞭新的突破。其中,“科技成果公開交易和備案管理、設置科技成果轉化崗位等都具有探索和試驗性質,也是率先在全國實行。”楊建華認為:“十條具體措施的創新亮點主要體現在開展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審批管理制度改革、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分配方式改革,積極探索高校開放實驗室資源新模式以及開展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人員崗位管理制度改革等四個方面。”政策“及時雨”帶來創新活力北京工業大學副校長聶祚仁將此次“京校十條”的出臺比作一場“及時雨”。作為高校代表,聶祚仁參與瞭“京校十條”起草、修改、完善的全過程。他坦言,高校教師進行科技成果轉化往往比在實驗室做具體研究更辛苦,許多老師受聘為企業提供服務,好像不是學校的正業一樣,經常會很有壓力。“京校十條”的出臺給老師們提出瞭很好的政策支持,科研人員可以得到更實惠的支持,讓他們真正從成果轉化中獲得收益。記者瞭解到,“京校十條”起草論證過程中在業界引起強烈反響的關鍵詞是“不少於70%”。按照新的政策,高校實施科技成果轉化給予科技人員獎勵比例下限由以前的20%提高至70%。同時,允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收益中用於人員激勵支出的部分一次性計入當年高等學校工資總額,但不納入工資總額基數。北京市財政局教育處處長李紅娜認為,提高高校實施科技成果轉化給予科技人員獎勵的比例,讓科技人員能夠更多的參與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分配,能夠更加充分地調動科技人員開展科技研發和科技成果轉化的積極性。開展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處置權管理改革是“京校十條”中最為重要的內容之一。按照新的政策,“賦予高等學校自主處置權。高等學校可自主對科技成果的合作實施、轉讓、對外投資和實施許可等科技成果轉化事項進行審批,報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備案”。“自主審批”的政策讓高校管理部門感到格外振奮。北京印刷學院校長助理周忠介紹,該校研發的高阻隔、抗遷移綠色包裝薄膜和納微米尺度導電油墨兩項科技成果準備以無形資產對外投資來實現產業化,可就是因為涉及到國有資產管理,需要層層審批,現在快兩年瞭還沒有審批下來。“以備案制代替審批制,可以大大縮短工作流程和時間,一下把我們解放瞭。”周忠表示,“雖然這幾年我們在激勵科研人員創新、開放實驗室資源、鼓勵學生創業方面都做瞭不少探索,但還是遇到瞭一些困難。此次"京校十條"給我們很好的導向,它將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之路打通瞭。我們也期待著細則出臺以後能夠有更加具體的實質性收獲。”“鼓勵在高校設立科技成果轉化崗位”是“京校十條”的一個創新點。北京印刷學院從2012年開始嘗試設置科技成果轉化崗位並公開招聘學校科研人員和教師,擔任產業化項目的業務經理人。目前已經有4人從事科研成果轉化管理服務工作。2010年剛剛研究生畢業留校任教的徐英傑被安排到這個崗位上,參與一項成果產業化的工作。“既要完成科研、教學工作,還要完成成果產業化工作,的確是有沖突。特別是我們這樣的年輕教師,還面臨職稱評審問題,因為現在高校一般更傾向於專任教師才能拿到高級職稱。”徐英傑表示,“京校十條”規定,從事高校成果轉化崗位的科技人員可列入中關村高端領軍人才專業技術資格評價試點范圍,評價合格人員可獲得高級工程師專業技術資格,還不占用學校的指標,“這使我們可以更安心從事成果轉化工作。”協同創新有瞭“指南”長期以來,協同創新能力不足,產學研合作不暢等問題一直困擾著很多高校。針對這些問題,此次“京校十條”提出“建立高等學校科技創新和成(002001,股吧)果轉化項目儲備制度”、“加大高校產學研用合作經費支持力度”、“支持高校開放實驗室資源”、“支持高校建設協同創新中心”、“支持高校搭建國際化科研成果轉化合作平臺”等措施,以進一步增強高校開展科技協同創新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清華大學科技開發部主任劉嘉指出,北京地區普通高校實驗室資源如果能夠進一步對外開放,不僅將顯著提高資源的使用率,創造資源的更大使用價值,還將顯著提升高校面向各類創新主體開展研發服務的能力,促進產學研各方形成更加緊密的協同創新機制,“京校十條”將使這些設想逐步成為現實。北京市教委委員黃侃認為,“支持高校建設協同創新中心”有助於整合資源,提升學校的創新能力。希望通過協同創新中心的建設凝聚各方力量、創新機制、促進發展。他還強調“京校十條”的推出對於在校大學生進行創業創新活動具有積極作用。“北京市教委在"京校十條"頒佈以後,將在實施的過程中結合北京高校的實際,建立科學、客觀、綜合的評價體系,積極引導高校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和協同創新工作進一步向更深、更廣的方面推進,使得高校在科技成果轉化、協同創新等方面對首都經濟社會發展起到更大的作用。”黃侃表示。據記者瞭解,此次“京校十條”出臺的背後,中關村創新平臺充分發揮瞭綜合協調的優勢,是北京市財政局、市科委、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中關村管委會等部門政策協同創新的又一成果。上述部門先後認真聽取瞭20多所中央部屬和北京市屬高校主管領導、業務部門負責同志個人信貸額度上限、一線科技人員的意見,召開瞭近20次專題研討會,形成瞭30多份修改稿。楊建華還透露,圍繞北京市及中關村在科技成果轉化和高等學校、科研機構、企業等創新主體創新創業的關鍵環節和重點問題,2014年中關村將繼續加大市級層面促進中關村發展的政策創新力度,正在草擬並研究推進8個方面的近百條促進中關村示范區創新發展的市級層面政策建議。此前,中關村高端領軍人才職稱評審“直通車”等市級先行先試政策已經發佈實施。

新聞來源http://news.hexun.com/2014-01-21/161627台南南區房貸台南中小企業貸款信貸年息973.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imesh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